混凝土地面根据施工工艺不同,以及材料的差异,完工后,会导致表面强度相差较大。
作为多孔复合材料,如何避免混凝土地面粉化,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,因为凝固后,若是混凝土硬度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,会造成很多麻烦。在众多场所中,工厂、物流、停车场等时常需要运输货物的场合,要是地面粉化,车辆难以通行,会造成工作停滞,以及给对应用户带来较差的服务体验。

因此,混凝土地面,在强度以及使用寿命方面,是没有上限的,强度越高越好,能够避免被车辆压碎;使用寿命越久越好,地面一旦要翻修,基本就需要停业整改。
而想要做到这一点,掌握一个简单的小技巧,就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的硬度以及寿命。
灌溉完混凝土后,表面肯定是不规则的。不规则表面会让凝固后的地面,变得难以通行,尤其是车辆,在失衡状况下,会提高通行风险,所以要进行抹平的工序。

那就是压光。抹平6-8小时后,就要用素灰均匀撒在地面上,用抹子压实压光。只要压得好,那么混凝土表面会光滑细腻,没有粗糙的麻面,这意味着大大降低表面风化的几率。
孔隙越多,风化程度越严重,而且也代表了,混凝土强度不足,这就是混凝土作为多孔复合材料难以掩盖的缺陷。

压得过早,混凝土表面就会出现很多凹凸不平的颗粒,我们会称这种现象为麻面。之所以会这样,是由于压太早了,表面的游离水没有彻底蒸发掉,那么就难以把混凝土表面的细孔以及气泡去除。

而压得过晚,同样不行,表面已经干了,如果硬要去压的话,会破坏混凝土结构,导致强度下降,而使得地面粉化加剧。掌握准确的时机,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、温度、湿度等因素来判断,需要大量练习,但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,有注意到这一点,逐步积累,相信能够越做越好。